跳到主要内容

22 蕴相应 2.3

第三 所食品

第一 味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无闻之凡夫,不能如实知色之味与过患及出离。

受……想……行……

不能如实知识之味与过患及出离。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能如实知色……受……想……行……识之味与过患及出离。’

第二 集(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无闻之凡夫,不能如实知色之集、灭、味、过患、出离。

受……想……行……

不能如实知识之集、灭、味、过患、出离。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能如实知色之集、灭、味、过患、出离。

受……想……行……

能如实知识之集、灭、味、过患、出离。’

第三 集(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能如实知色集、灭、味、过患、出离。

受……想……行……

能如实知识集、灭、味、过患、出离。’

第四 阿罗汉(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色是无常。无常则是苦,苦则无我,无我则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应如是以正慧,作如实观。

受……想……行……

识是无常。无常则是苦,苦则无我,无我则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应如是以正慧,作如实观。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如此观而厌患于色,厌患于受……想……行……识。

厌患而离贪,离贪而解脱,解脱而谓生解脱智。知:生己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诸比丘!乃至于有情居,乃至有顶,以如是人为第一,以如是人为世间最胜,谓是阿罗汉。’

世尊如是说,善逝如是说已,师更说曰:

(一)

    安乐阿罗汉    渴爱已无迹

    应断此我慢    以裂愚昧网

(二)

    获得不动性    远离心污浊

    世名无染者    等梵亦无漏

(三)

    偏知五之蕴    七正法为境

    善士应赞叹    此佛之爱子

(四)

    具足七之宝    当以学三学

    逍遥为大雄    已无恐怖畏

(五)

    十分已具足    定入为龙象

    此世最胜者    渴爱已无迹

(六)

    已生无学智    此为最后身

    若得梵行果    则无他所缘

(七)

    无摇种种想    轮回转解脱

    获得调御位    为此世胜者

(八)

    上下亦左右    绝无有欢喜

    师子吼宣说    世间无上佛

第五 阿罗汉(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应如是以正慧,如实观色是无常,无常则是苦,苦则无我,无我,则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

应观受……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如是观而厌患于色、厌患于受……想……行……识。

厌患而离贪,离贪而解脱,解脱而谓生解脱智。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诸比丘!乃至有情居,乃至有顶,以如是人为第一,以如是人为世间最胜,谓是阿罗汉。’

第六 师子(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兽王师子,暮时出居处,出居处而奋迅,奋迅而普观四方,乃作三次之师子吼,三次师子吼后,而出求食。

诸比丘!凡畜生闻兽王师子吼声,则堕大怖畏、战栗、恐惧。栖穴者入穴,栖水者入水,栖林者入林,鸟则就于虚空。

诸比丘!国王有象,以绳坚固缚于村邑王都,彼等亦一破截彼缚,怖畏而失大小便,以所有之力便而逃走。

诸比丘!兽王师子,于畜生有如是大力,有如是大势力,有如是大威力。

诸比丘!如是如来、应供、正等觉者、明行具足者、世间解、无上调御丈夫、天人师、佛陀、世尊出生于世时,说法谓如是色,如是色之集,如是色之灭,如是……受……想……行……识,如是识之集,如是识之灭。

诸比丘!彼诸长寿天虽是多乐久住于高殿中,闻如来之说法,则堕大怖畏、战栗、恐怖:‘我等无常而谓常住,我等不坚固而谓坚固,我等不恒常而谓恒常,我等无常、不坚固、不常恒而谓有身所摄。’

诸比丘!如来于世间有如是大力,有如是大势力,有如是大威力。’

世尊如是说,善逝如是说已,更说曰:

(一)

    佛于现证知    于人天世间

    常转法之轮    比如无师教

(二)

    如是有身灭    如是有身生

    八支之圣道    乃灭苦之道

(三)

    形体胜有誉    长寿之诸天

    闻名则战栗    似兽见师子

(四)

    如应已解脱    闻罗汉教言

    此乃无常身    我等超有身

第七 师子(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忆念种种之宿住。忆念者,则忆念此一切五蕴,或随其一。

诸比丘!我于过去世谓有如是色者,则忆念色。诸比丘!我于过去世谓有如是受者,则忆念受。诸比丘!我于过去世谓有如是想……行……识者,则忆念识。

诸比丘!说名为色者何耶?诸比丘!为所恼坏故名为色也。何以为所恼坏耶? 以寒受恼坏,以热受恼坏,以饥受恼坏,以渴受恼坏,以虻、蚊、风、热、蝎、蛇所触而为所恼坏。诸比丘!为所恼坏故名为色。

诸比丘!说名为受者何耶?诸比丘!领受故名为受。领受者何耶?领受于乐,领受于苦,领受不苦不乐是。诸比丘!领受故名为受。

诸比丘!说名为想者何耶?诸比丘!了解故名为想。了解者何耶?了解青,了解黄,了解赤,了解白是。诸比丘!了解故名为想。

诸比丘!说名为行者何耶?诸比丘!现行于有为故名为行。现行于有为者何耶?以色为色性故,现行于有为,以受为受性故,现行于有为,以想为想性故,现行于有为,以行为行性故,现行于有为,以识为识性故,现行于有为。诸比丘!现行于有为故名行。

诸比丘!说名为识者何耶?诸比丘!了知故名为识。了知者何耶?了知醋、了知苦、了知辛、了知甘 、了知苛,了知不苛,了知碱,了知不碱。诸比丘!了知故名为识。

诸比丘!于此有闻之圣弟子,乃如是思择。

如‘我今为色所食:我于过去世,亦为色所食,如今现在为色所食。我若乐着于未来之色者,则我于未来世,亦应为色所食,乃如今现在为色所食。’彼如是思择、则不顾过去之色,不乐着未来之色,则于现在之色向厌患、离贪、灭尽。

如‘我今为受所食:我于过去世,亦为受所食,乃如今现在为受所食。我若乐着于未来之受者,则我于未来世亦应为受所食,乃如今现在为受所食。’彼如是思择,则不顾过去之受,不乐着未来之受,则于现在之受向厌患、离贪、灭尽。

如‘我今为所想所食……

如‘我今为行所食,我于过去世,亦为行所食,乃如今现在为行所食。我若乐着未来之行者,乃如今现在为行所食。我若乐着于未来之行者,则我于未来世,亦应为行所食,乃如今现在为行所食。’彼如是思择,则不顾过去之行,不乐着未来之行,则于现在之行向厌患、离贪、灭尽。

如‘我今为识所食,我于过去世,亦为识所食,乃如今现在为识所食。我若乐着未来之识者,则我于未来世,亦应为识所食,乃如今现在为识所食。’彼如是思择,则不顾过去之识,不乐着未来之识,则于现在之识向厌患、离贪、灭尽。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若观此无常、苦变易之法者,得有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受……想……行……

‘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若观此无常、苦变易之法者,得有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诸比丘!应如是以正慧如实作观。是故诸色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之一切色,乃非我所,非我,非我体。

受……

想……

行……

应如是以正慧如实作观。识之过去、未来、现在……乃至……远近之一切识,乃非我所,非我,非我体。

诸比丘!圣弟子以此名为减而不增,舍而不取,退而不近,离薰而不偏薰。

何以减而不增耶?以减色而不增,以减受……想……行……识而不增。

何以舍而不取耶?以舍色而不取,以舍受……想……行……识而不取。

何以退而不近耶?以退去色而不近,退去受……想……行……识而不近。

何以离薰而不偏薰耶?以离薰色而不偏薰,离薰受……想……行……识而不偏薰。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作如是观,以厌患于色,厌患于受……想……行……识,厌患而离贪,离贪而解脱,解脱而生解脱智,则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诸比丘!比丘以此为不增不减,已减而住,不舍不取,已舍而住,不退不近,已退而住,不离薰、不偏薰。

已离薰而住,何以不增不减耶?已减而住,以色不增不减。已减而住,受……想……行……识不增不减。

已减而住,何以不舍不取耶?已舍而住,以色不舍不取,已舍而住,以受……想……行……识不舍不取。

已舍而住,何以不退、不近耶?已退而住,由色不退不近,已退而住,由受……想……行……识不退不近。

已退而住,何以不离薰、不偏薰耶?已离薰而住,以色不离薰、不偏薰,已离薰而住,以受……想……行……识不离薰、不偏薰。

已离薰而住。诸比丘!如是心解脱之比丘,是帝释天、梵天、生主之诸天所遥望而归依。’

    归命人良马    归命最胜人

    汝所依静虑    我等所难知

第八 乞食

尔时,世尊住释迦国之迦维罗卫城尼拘律园。

时,世尊为少诤事故斥比丘众后,清晨着下衣、持钵、衣,入迦维罗卫城乞食。

行于迦维罗卫城乞食。食已,从乞食还到大林,行昼日坐。入大林坐于毗罗婆若树下,以行昼日坐。

时,世尊静居宴默,心生如是思念:

‘我虽退却比丘众,但此处有新参之诸比丘,出家不久,初入此法与律,彼等不见我,成生别异,或生变易。犹如幼犊不见母,或生别异,或生变易。

如是此处有新参之诸比丘,出家未久,初入此法与律,彼等不见我,或生别异,或生变易,犹如种子不得水,或生别异,或生变易。

如是此处……乃至……彼等不见我,或生别异,或生变易,我宜如前往摄取比丘众,如是今应摄取此比丘众。’

时有索诃主梵天,知世尊心之所思念,譬喻力士之屈伸腕,伸屈腕,速没于梵天界,现于世尊之前。

时,索诃主梵天,偏袒上衣之一肩,合掌奉世尊,白世尊曰:

‘世尊!如是,善逝!如是。大德!世尊难避却比丘众。

此处有新参之诸比丘,出家未久,初入此法与律,彼等不见世尊,或生别异,或生变易。犹如幼犊不见母,或生别异,或生变易。

如是此处有新参诸比丘,出家未久,初入此法与律,彼等不见世尊,或生别异,或生变易。犹如种子不得水,或生别异,或生变易。

如是此处有新参诸比丘,出家未久,初入此法与律,彼等不得见世尊,或生别异,或生变易。

大德世尊!令比丘众欢喜,大德世尊!令比丘众欢呼!大德世尊!应如先前之摄取比丘众,如今当摄取比丘众。’

世尊默然而许。

时,索诃主梵天知世尊之允许,敬礼世尊,若绕即没于其处。

时,世尊暮时,由宴默而起,到尼拘律园。到已,坐于所设之座。坐已,世尊如是示现神通变化。彼诸比丘,独自或各二人以怀惭愧之色,令来我处。

彼诸比丘,独自或各二人怀惭愧之色,来诣世尊之住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时,世尊则谓彼诸比丘曰:

‘诸比丘 !于此处乞食者,乃诸活命中之下端。于世间如是禁咒 ,谓汝乞食者,手持钵游方。诸比丘!然而知如是义趣,诸善男子之到此,乃缘于有义趣。非为王所强迫,非为贼所强迫,非为负债之故,非为苦于活命 ,我等沉没于生、老、死、愁、悲、苦、忧、恼,沈于苦,为苦所围,不知尽此纯一之苦蕴。

诸比丘!如是而出家之彼善男子,以起贪欲,于诸欲生极染着,心有嗔恚,意有害想,失念而不正知,不入于定,心散乱,乃凡俗诸根是。诸比丘 !犹如焚尸火槽,燃烧两端,而中间涂粪,于村亦不用材,于林间亦不用之材。诸比丘!我乃说如是此人,既弃在家人之受用,亦不圆满于沙门之义。

诸比丘!有三不善觉,[谓]:贪觉、恚觉、害觉是。诸比丘!或修习无相三昧时,此三不善觉之无余灭尽,于四念处,心安住而住。

诸比丘!然则修习无相三昧亦善。诸比丘!多作修习无相三昧者,果多,功德多。

诸比丘!有二种见。[谓]:有见、非有见是。诸比丘!此中有闻之圣弟子,如是思择之,谓于世间有少法,我取之而为无罪过者否?

彼如是知,谓于世间乃少法,而我取之而非为无罪过,我若取色者,则有所取,若取受……想……行……识者则有所取,然则缘取而生有,缘有而生生,缘生而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而有此纯一之苦蕴集。

诸比丘!汝等于意云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是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若观此是无常、苦变易之法者,可得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受……想……行……识是常耶?………至……

‘诸比丘!于此如是观故……乃至,知……更不受后有。’

第九 波陀聚落

尔时,世尊住拘睒弥国瞿师多罗园。

时,世尊清晨着下衣、持钵、衣,入拘睒弥乞食,行于拘睒弥乞食,食已,从乞食还,自收藏卧、坐具,持钵、衣,未告侍者,不顾比丘众,独去游方。

时,有一比丘,于世尊出去未久,来至具寿阿难处,来而言于具寿阿难曰:

‘友阿难!世尊自收藏卧、坐具,持钵、衣,未告侍者,不顾比丘众,独去游方矣。’

‘友!世尊自收藏卧、坐具,持钵、衣,未告侍者,不顾比丘众,独往游方时,世尊欲独住,任何人皆不得随从。’

时,世尊顺次游方到波陀聚落。于此,世尊住于波陀聚落跋陀萨罗树下。

时,有众多比丘,来至具寿阿难之处,与具寿阿难俱相交谈庆慰、欢喜、感铭之言后,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彼诸比丘,言具寿阿难曰:

‘友阿难!已久不亲闻世尊之说法。友阿难!我等欲亲闻世尊之说法。’

时,具寿阿难,与彼诸比丘众俱,来诣波陀聚落跋陀萨罗树,世尊之住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时,世尊为彼诸比丘说法,教示、劝导,赞叹勉励,令之欢喜。

尔时,有一比丘!心生如是思念:

‘如何知,如何观者,得无间尽诸漏耶?’

时,世尊知彼比丘心之所思念,以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我思择而说法,思择而说四念处,思择而说四正勤 ,思择而说四如意足,思择而说五根,思择而说五力,思择而说七觉分,思择而说八圣道分。

诸比丘!如是乃我思择之说法。

诸比丘!如是我思择说法,时,此处有一比丘,心生是念:‘如何知,如何观者,得无间尽诸漏?’

诸比丘!如何知,如何观者,得无间尽诸漏耶?

诸比丘!于此处有无闻凡夫,不见圣人,不知圣人之法,不顺圣人之法,不见善知识……乃至……不随善知识之法,以见色为我。诸比丘!彼以见为行,此行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从何而生?从何而现耶?诸比丘!若于无明触所生之所受触者,于无闻之凡夫,生渴爱,依此而生行。诸比丘!如是彼行亦是无常、有为、缘无间尽诸起所生,彼渴爱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彼受……彼触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彼受……彼触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彼无明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诸比丘!如是知,如是观者,于无间尽诸漏。

虽不见色是我,却见我有色。诸比丘!彼以见为行,此行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从何而生?从何而现耶?诸比丘!若于无明触所生之所受触,于无闻凡夫生渴爱,由此而生行。诸比丘!如是彼行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诸比丘!彼渴爱……受……触……无明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诸比丘!如是知、如是观者,于无间而尽诸漏。

虽不见色是我,亦不见我有色,却见我中有色。诸比丘!彼以见为行。此行以何因、以何集、从何而生?从何而现耶?诸比丘!于无明触所生之所受触者,于无闻之凡夫,生渴爱,由此而生行。诸比丘!如是彼行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彼渴爱……受……触……无明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诸比丘!如是知,如是观者,于无间尽诸漏。

不见色是我,不见我有色,亦不见我中有色,却见色中有我。诸比丘!彼以见为行。此行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从何而生?从何而现耶?诸比丘!于无明触所生之所受触者,于无闻凡夫生渴爱,由此而生行。诸比丘!如是彼行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彼渴爱……受……触……无明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诸比丘!如是知……乃至……尽诸漏。

虽不见色是我,亦不见我有色,我中有色,色中有我。

但见受是我,见我有受,见我中有受,见受中有我。

见想……行是我,见我有行,见我中有行,见行中有我。

见识是我,见我有识,见我中有色,见识中有我。诸比丘!彼以见为行。此行以何为因……乃至……从何而现耶?诸比丘!于无明触所生之所受触者,无闻凡夫生渴爱,由此而生行。诸比丘!如是彼行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彼渴爱……受……触……无明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诸比丘!如是知,如是观者,于无间尽诸漏。

不见色是我,不见受是我,亦不见想……行……识是我,以起如是见,[谓]此是我,此是世间,死后有我、有常、恒、永住而不变易之法。诸比丘!彼以常见为行。此行以何为因……乃至……诸比丘!如是知,如是观者,于无间尽诸漏。

虽不见色是我,亦不见受……想……行……识是我,以起如是见,而虽不以为此是我,此是世间,死后有我、常、恒、永住不变易之法,但起如是见,[谓:]应非有我,非有我所,应非我、非我所。

诸比丘!彼以断见为行。此行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从何而生、从何而现耶?诸比丘!于无明触所生之所受触者,无闻凡夫生渴爱,由此而生行。诸比丘!如是彼行亦是无常……乃至……诸比丘!如是知、如是观者,于无间尽诸漏。

不见色是我,不见受……想……行……识是我,以起如是之见,但不以为此是我,此是世间,死后有我、常、恒、永住不变易之法,起如是之见,不以为非有我,非有我所、非我、非我所,唯疑惑、犹豫而不追究于正法。

诸比丘!彼疑惑、犹豫,而不追究于正法为行。此行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从何而生、从何而现耶?诸比丘!于无明触所生之所受触者,无闻凡夫生渴爱,由此而生行。诸比丘!如是,彼行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彼渴爱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彼受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彼触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彼无明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

诸比丘!如是知、如是观者,于无间尽诸漏。’

第十 满月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东园鹿母讲堂,与大比丘众俱。

时,世尊于十五日布萨满月之夜,为比丘众所围绕而坐于露地。

时,有一比丘,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向世尊合掌,白世尊曰:

‘大德!世尊若许答我问者,我愿聊问世尊。’

‘比丘!然则坐于己座,而如所欲问。’

‘唯唯,大德!’彼比丘应答世尊。则坐于己座,而白世尊曰:

‘大德!有五取蕴,谓: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是,此事然耶?’

‘比丘!有五取蕴,谓色取蕴……

‘善哉,大德!’彼比丘欢喜、随喜世尊之所说,再问世尊曰:

‘大德!此五取蕴以何为根耶?’

‘比丘!此五取蕴乃以欲为根。’

……乃至……

‘大德!彼五取蕴即是取耶?以离五取蕴有取耶?’

‘比丘!彼五取蕴亦非耶取,亦非离五取蕴有取。于彼有贪欲者,此,乃取。’

‘善哉,大德!’彼比丘……乃至……再问世尊言:

‘大德!于五取蕴,应有欲贪之差别耶?’

‘比丘!世尊当说,比丘!于此有一人如是思惟,谓:我于未来世得如是色,我于未来世得如是受,我于未来世得如是想,我于未来世得如是行,我于未来世得如是识。比丘!于如是五取蕴,当有欲贪之差别。’

‘善哉,大德!’彼比丘……乃至……更问世尊曰:

‘如何蕴名为蕴耶?’

‘比丘 !以色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名为色蕴。以受……想……行……识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名为识蕴。比丘!以此等之蕴名为蕴。’

‘善哉,大德!’彼比丘……乃至……更问世尊曰:

‘大德!依何因、何缘名为色取蕴耶?依何因、何缘为受取蕴耶?依何因、何缘为想取蕴耶?依何因、何缘为行取蕴耶?依何因、何缘为识取蕴耶?’

‘比丘!以四大为因、以四大为缘,而为色取蕴。以触为因、以触为缘,而为受取蕴。以触为因、以触为缘,而为想取蕴。以触为因、以触为缘,而为行取蕴。以名色为因、以名色为缘,而为识取蕴。’

‘善哉,大德!’彼比丘……乃至……更问世尊曰:

‘大德!如何而起有身见耶?’

‘比丘!于此处之无闻凡夫,不见圣人,不知圣人之法,不顺圣人之法,不见善知识,不知善知识之法,不顺善知识之法,以见色是我,我乃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见受……想……行……识是我,我乃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比丘!如是而起有身见。’

‘善哉,大德!’彼比丘……乃至……更问世尊曰:

‘大德!如何而不起有身见耶?’

‘比丘!于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见圣人之法,知圣人之法,善顺圣人之法,见善知识,知善知识之法,善顺善知识法,不以色是我,我乃以色而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不以受……想……行……识是我,我乃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比丘!如是而不起有身见。’

‘善哉,大德!’彼比丘……乃至……更问世尊曰:

‘大德!以何为色之味?以何为过患?以何为出离耶?以何为受……想……行……识之味?以何为过患?以何为出离耶?’

‘比丘!缘色所生喜乐为色之味。色之无常、苦、变易之法,为色之过患。于色调伏欲贪、断欲贪,为色之出离。缘受……想……行……识所生喜乐,为识之味。识之无常、苦变易之法,为识之过患。于识调伏欲贪、断欲贪为识之出离。’

‘善哉,大德!’彼比丘欢喜、随喜世尊之所说,而更问世尊曰:

‘大德!如何知、如何观者,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诸相,不起我慢、我所慢之随眠耶?’

‘比丘!如是以正慧作如实观色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之一切色,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如是以正慧作如实观受……想……行……识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之一切识,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比丘!如是知、如是观者,则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诸相,不起我慢、我所慢之随眠。’

其时有一比丘,心生思念:

‘如是色乃无我,受……想……行……识乃无我。[然]无我所作之业,何者之我应受?’

时,世尊心知彼比丘心之所思念,以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此处有一愚人,以无智、无明渴爱所碍之心,思惟能越师教而言,[谓:]‘如是色乃无我,受……想……行……识乃无我,[然]无我所作之业,何者之我应受?’诸比丘!处处于彼诸法,受我质问之调练!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受……想……行……

‘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无常、苦、变易之法者,以见于此,得以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是故于此处……乃至……如是观,知更不受后有。

    蕴二即未来    名因有身二

    乃至味有识    以应比丘问

    以此说为十

所食品第三 (终)

此品之摄颂曰:

    味及集之二    阿罗汉亦二

    师子及所食    乞食与波陀

    满月等为十